《我想吃掉你的胰臟》之生命有期
- Vaniajero浮生
- 2020年9月2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故事主要以男主角視角敍述,運用倒敍法由女主角的告別式作始。
在一個偶然的瞬間,得知了同班同學重病將死,會有甚麼反應?春樹給予櫻良的是「真相」及「日常」,不需像瞞着同窗好友般把真相抑藏心底,也不需像面對憂傷和過分緊張的父母般假裝自己,這一份輕鬆正正是櫻良渴望的。
春樹與櫻良性格迥異,一個只顧默然注視自己,一個只顧欣然注視他人。彼此認識後,卻逐漸偷偷欣羨對方,帶給彼此截然不同的世界和視角。
大概我們都希望生命中能遇到一個這樣的人,他(她)用自己活着的方式告訴你原來這世界有人能如此活着,與自己南轅北轍,時時刻刻衝擊着自己的思想感觀,卻又極具感染力和啟發性。
個人覺得書比動畫要出色,總覺得動畫把他們的感情往愛情方面渲染太過,正如兩位主角認同的觀點,他們的關係單用「愛情」和「友情」來框架實在過於平凡淺薄,只能用「我想吃掉你的胰臟」來表達:我希望活得像你一樣,我希望你活在我身體(生命)裏。
我很喜歡書中讓櫻良的生命戛然而止,中斷在主角心心相印之時,就像行歌高潮間倏然強加的休止符,頓息那刻耳腔共鳴還在,彌漫猛驟抽空的靜寂,讓人始料未及。因為生命的湧浪滅頂前從不讓人準備妥當,也不善待任何人,剛剛還是笑語嫣然觸手溫熱,也許下一刻就剩下冰冷的軀殼。不可控的,滿載缺憾的,才是生命。
若你是櫻良,明瞭生命終結的期限,你會否像她一樣照舊過着現今日復一日的生活?小時候總想着要是生命只剩一天為期,絕不會留在學校面對枯燥的學業,但我不想要的,也許正是別人渴求而不得的。
思及至此,不知為何我想起以前看過一道問題:「若讓你選擇,你寧願無人出席的是你的婚禮,或是你的葬禮?」
我幾年前曾把這道問題問過摯友,她選的是葬禮,我選的是婚禮。我的解釋是:要是我選擇和一個人結婚,我不在意是否得到他人的祝福認同,但若我死去,而沒有人想和我道別,沒有人會緬懷我們的曾經,我會感歎自己這個人當得是有多失敗。她則回應:「我不認為我人生的成功及失敗需要由任何人來定義。」
我們是很相似又很不同的人啊,但我們又能如此了解彼此的想法。
有一次聊天,她點頭回應我,說着「我了解」時,我望着她的神情,我說:「其實你並不了解吧。」她笑着承認了,而我哭笑不得。時不時我們會冒出同一樣的想法和思考邏輯,指着對方笑,聲調也興奮高揚起來。
我也曾向她感歎過想要找和自己談得來的伴侶大概是難若登天的事,她問:「你要能談到那種程度的?我這種嗎?」我點了點頭。她默然片刻說:「確實是難。」
我們之間除了多年的了解,大概還得加上同等的真誠直白。能在年少時相識交為摰友,大概是我這輩子都會為之感恩的事。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