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記中秋
- Vaniajero浮生
- 2020年10月11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沒有賞月但有團圓的中秋。
還以為今年也沒有機會陪他們過中秋,因為這個時候我本該不在他們身邊。
去歲中秋排了班,下班回家時他們也都睡了。
小時候中秋氣氛更濃,大廈早一個月就開始掛上燈籠,一盞盞蓮花燈、六角宮燈,上頭畫着花草美人,紅通通的燈光映在眼中總覺得美極了。那時還有猜燈活動、抽獎,每每見旁人贏上一盞回家,總是艷羨。
家家戶戶晚飯後都會被孩子催趕着下樓與三五好友玩個痛快。拾攏着大大小小的物什,鋪地的涼席、燈籠、月餅、柚子、楊桃、蠟燭、打火機……搬到樓下空地上坐上一晚,熱鬧地賞月談天,看着孩子提着燈籠歡快地跑來跑去。
如果沒有蠟燭,還得趕緊跑到附近的雜貨店買上幾盒,晚了許就買不到了。
這大概是小時候最期待的事了,也用不着幾個錢,但得到的快樂都是實實在在的,未有少上半分。
小時候總喜歡點上好多枝蠟燭,滴蠟點在掏空的月餅盒及蓋上,讓蠟燭站得穩妥,滿滿當當的才心滿意足。有時中秋過後還意猶未盡,翌晚央求着要再點,父親便搬上張小矮凳,坐到門口陪我又點上滿滿一盒,十數二十枝的蠟燭,又紅又暖,有時陣風吹過,還得用手護着火光,看着它們慢慢滴落燃盡,心也照得暖洋洋的,才滿意地與中秋道別。
稍長大了些,朋友都各奔東西,便不再有這種玩樂,每每在家中吃上一頓團圓飯便了事。母親是坐不住的性子,總會晚飯後與鄰居相伴外出乘涼,而我們大都會與父親安坐家中。我性子有七八分俏父,倒也不嫌悶,總覺得要把中秋留給家人,不需特別安排什麼節目,陪在身邊即便一句不說內心也是安寧的。
今年中秋前找了一份臨時工,正好排了班,以為又得錯過,幸好下班緊趕慢趕,還是趕上了那頓飯。
翌日正是假期,剛好沒班,我早幾天便說好要帶他們去爬山。那不是一條正式鋪好的山路,小妹走得氣喘吁吁,步伐七零八落的,我和父親就一個在前探路,一個殿後地護着她,時不時停下等她,或是拉上一把。她總說着害怕,怕滾下山,我和父親都不約而同地笑着看她。父親倒不用我操心,從小就在山上長大的孩子,比我們這城市長大的不知體力技巧好上多少,一邊上山,一邊聽他說着小時赤腳跑在山上斬柴的日子。眼前一片綠油油的景色,他未有多言,但觀他神色似是很喜歡這項活動,便足以令我高興。
每走上一段路,父親便拿着自拍棒與我們合照留念,沒有說出聲,臉容也無異樣,但我就是能清楚感受到他的興致勃勃。步程比我想像中快,只用了一個小時出頭便爬至山頂。我們找了個稍平整的草地坐下,父親還把月餅從袋中拿出,用隨身萬用刀切開,拿起一小塊遞到我們嘴邊。在山頂接到老友的來電,他下山後便到朋友家聚舊小酌。第二天我把照片發給母親看看,她吃味得很,嘀咕着為何不把她也帶去。
這是個無甚稀奇但足以回念的中秋,平凡但足以雋永的日子。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