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犯罪心理Criminal Minds S.5》它告訴我們甚麼?

  • 作家相片: Vaniajero浮生
    Vaniajero浮生
  • 2020年4月1日
  • 讀畢需時 5 分鐘

已更新:2020年8月25日

第五季名人語錄 Used quotes in Season 5

1. There is no witness so dreadful, no accuser so terrible, as the conscience that dwells in the heart of every man.

翻譯:若人心中都存有良知,就不會有見證者如此悲懼、指控者如此恐慌。

Polybius (Season 5, episode 2)

劇情概要:

此案兇手在6歲以前沒有任何存在的紀錄,其因患有創傷後遺症(PTSD)而選擇性遺忘兒時記憶。後來發現沒有家人曾向警方報告失蹤是由於其自行從家中逃跑,原因為其父要求當年只有6歲的他幫助拐帶小童及處理屍體,直到一個男童Tommy的出現,兇手在協助其逃跑的過程得到自由。兇手因患有精神病而停藥引致病情失控,在被他人觸碰時觸發記憶,而出於記憶中對抗父親暴力行為,運用自衛本能而錯手殺人。


隨感:我喜愛問為甚麼,竭力尋找一個又一個線索。我總覺得有很多事,只要把思考點追溯至家庭及童年就能找到答案。

2. So much of what is best in us is bound up in our love of family, that it remains the measure of our stability because it measures our sense of loyalty. All other pacts of love or fear derive from it and are modeled upon it.

翻譯:我們最好的部分大都與我們對家庭的愛緊密聯繫,由於對家庭的愛能衡量我們的忠誠度,它是讓我們保持穩定的方法,其他或是愛或是恐懼都是隨之而來的。

Haniel Long (Season 5, episode 9)

劇情概要:

Foryet對Hotch的威脅終於在此集告一段落,但同時也對Hotch的家庭造成不可磨滅的傷害。


隨感:

在Criminal Minds可以看到大多數的serial killer都有一個悲慘的童年,童年的經歷及成長背景對一個人可以未來成為甚麼模樣有莫大關係。社會上有太多關於家庭悲傷的故事,無論你知道與否,這些事都實實在在地發生在每個人身邊。不是所有父母都能肩負上身為父母的責任,至少在有孩子之前,希望人們都能先思考:你們想給予下一代一個怎樣的未來。

3. Anything you cannot relinquish when it has outlived its usefulness possesses you. And in this materialistic age, a great many of us are possessed by our possessions.

翻譯:任何不再有用但你卻捨棄不了的東西變相佔有着你;在這個唯物主義的時代,很多人都被其擁有的東西佔有着。

Mildred Lsette Norman (Season 5, episode 12)

4. If I am what I have, and if I lose what I have, who then am I?

翻譯:如果我的存在等如我所擁有的,然後我又失去了我所擁有的,那我又是誰?

Erich Fromm (Season 5, episode 14)

劇情概要:

BAU小組在討論時談及就算最好的卧底精神及記憶上也只能負擔兩至三個不同名字及身份,太多就會記不住。此案兇手是詐騙慣犯,其實行白領犯罪(white-collar crime)而同時擁有超過十個名字及身份,最後引致精神分裂,並在詐騙的行徑因身份錯亂被拆穿時殺掉受騙客戶以解決問題。

隨感:

幾乎每個人都會擁有多個身份(Identity),例如子女、父母、學生、國民、世界公民等等,身份界定人的權利和義務(responsibility and obligation),給予歸屬感及穩定性(sense of belongings and stability),對人而言十分重要。


「我是誰?」(who am I?)、「甚麼是我?」(What is defined as me?)等哲學存在主義(existentialism)的理論陳出不窮,有關各地身份問題及身份危機(Identity issue/crisis)的研究也已進行多年,例如香港因曾經的殖民歷史、中西文化交融而在上世紀中末衍生獨特的「香港人」身份意識;在很多多年備受戰亂、政局不穩的地區,如斯里蘭卡,大多會衍生身份危機。


身為社會動物(social being),人都需要身份帶來的歸屬感及穩定性以得到安全感(security)。在騙局被拆穿後,兇手決定銷毀身份信息及殺人滅口以得到安全感。現實中對許多地區的人民而言,身份危機會帶他們走向何方仍是需要繼續續寫的故事。

5. Hope is the thing with feathers that perches in the soul and sings the tune without words and never stops at all.

翻譯:希望是扎根在靈魂中的翅膀,它唱着超越言語的音韻,永不停息。

Emily Dickinson (Season 5, episode 16)

6. Hope is paralyzing.

翻譯:希望麻痺人的理智及生活。

BAU characters (many times in all seasons)

劇情概要:

此案得破要感謝一個母親從未放棄相信其被拐八年的孩子活着,從未放棄尋找真相,最終找到並證實多宗拐帶幼童案之間的關聯。


隨感:

希望麻痺人的理智及生活(Hope is paralyzing. )及不要有奢望(false hope)曾在多季及多次出自各個探員的口中,尤其數據顯示多數的孩子都會在被拐帶的頭24小時中被害,但諷刺的是此案得破正正因為一個母親從未放棄的希望。


有時人分辨不了甚麼是希望,甚麼是奢望,執着太多就會活在夢中而忘記了現世真實的生活。不過說到底就如同存在主義,誰又能證實我們活着的世界是真實存在?到底是莊周夢蝶還是蝶夢莊周?


在很多案中都強調母親與孩子情感上的聯繫,父親多擔任着理性、首先走出傷痛(move on)的角色。此案中的遺憾正是一位父親在案破後得知自己的孩子在破案前一天還活着,而自己卻沒有像那位過了八年仍相信並堅持着的母親一樣,而是早就選擇了放棄。雖然理性上認同他們不能如此活着,一直沉醉在傷痛與奢望當中,但不免感到遺憾。


相對地被拐帶的孩子們卻提及他們日復一日地思念及謹記自己在原生家庭被賦予的名字,因為這是讓他們繼續能堅持並嘗試平常地活下去的方式。想及他們被拐時只有八歲,而探員們也提及八歲的孩子已有價值觀對錯的建立及表達複雜情緒的能力,擁有原生家庭的記憶及相應的情感教育。現今家庭悲劇比比皆是,大部分時候世人都在讚頌父母對子女的無私付出及愛護,但我會覺得孩子對父母與生俱來的愛其實比之更甚。

7. I have seen children successfully surmount the effects of an evil inheritance that is due to purity being an inherit attribute of the soul.

翻譯:我看過孩子戰勝惡魔遺留的影響,一切皆歸因至靈魂天性純潔。

Mahatma Gandhi (Season 5, episode 20)


隨感:這也許是另一個「先天論」及「後天論」能爭辯個高下的舞台,就連儒家中也分開了孟子「人性本善」及荀子「人性本惡」兩派。靈魂真的天性純潔嗎?我不知道,但我相信孩子的可塑性及一切源自人的選擇。

8. Nothing is so strong as gentleness, and nothing is so gentle as real strength.

翻譯:沒有甚麼比溫柔的力量更強大,也沒有甚麼比真正的強大更溫柔。

Ralph W. Sockman (Season 5, episode 21)


隨感:真正的強大源自溫柔。因為愛,所以強大;因為愛,所以溫柔;因為溫柔,所以選擇用僅有的力量去拼搏及保護所有。


9. Nature, in her most dazzling aspects or stupendous parts, is but the background and theatre of the tragedy of man.

翻譯:自然多麼絢麗浩瀚、攝人心魂,卻只是一幕幕人間悲劇的上映之處。

John Morley (Season 5, episode 21)


隨感:比起自然界的弱肉強食,人性更令我心寒。獅子(predator)會因食飽而與羚羊(prey)和平共處,這是自然界中的生態平衡,但人類卻一次次致力成為打破平衡的未知之數。動物都只為生存而殺謬(out of survival),但人類多只為當中的快樂(out of pleasure)。


同期載於Medium,按此鏈接。

Comments


Join my mailing list

Thanks for submitting!

© 2020 by Vaniajero 浮生.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